序號 | 題目 | 主講人 | 舉辦日期 |
1 | 地震災害與監測預報 | 車 時 | 2018.1.31 |
2 | 地震構造理論基礎 | 田勤儉 | 2018.3.9 |
3 | 關于規范引用參考文獻的幾個問題 | 吳忠良 | 2018.3.14 |
4 | 測震學中的儀器技術及信號處理技術 | 薛 兵 | 2018.3.30 |
5 | 基于大地測量的地震變形過程觀測與模擬研究 | 孟國杰 | 2018.4.13 |
6 | 重力均衡與地震預測研究 | 付廣裕 | 2018.5.4 |
7 | 預測所所標設計 | 王 芃 | 2018.5.4 |
8 | 滑坡地震地質學 | 許 沖 | 2018.5.31 |
9 | 板塊俯沖帶與地震 | 田勤儉 | 2018.8.21 |
10 | 實時地震學方法 | 吳忠良 | 2018.11.27 |
11 | IUGG及地震科學相關的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的幾個問題 | 吳忠良 | 2019.3.12 |
12 | 正確認識電力系統中的工頻電磁場 | 沈夢培 | 2019.3.15 |
13 | 六盤山短周期密集臺陣深部地殼結構探測 | 田小波 | 2019.3.21 |
14 | 解讀手機電磁輻射 | 沈夢培 | 2019.4.11 |
15 | 傳承百年五四精神 譜寫防震減災青春新華章 | 曲 哲 | 2019.4.25 |
16 | 重溫地學經典 | 付媛媛 | 2019.5.10 |
17 | 地震觀測儀器研究進展 | 高尚華 | 2019.5.17 |
18 | 2019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新聞發布會——科學實驗場媒體工作與科普現代化機制的一次現場實驗——初步分析和對相關工作的啟示 | 吳忠良 | 2019.5.20 |
19 | 地震斷裂帶溫泉流體地球化學和土壤氣體地球化學研究 | 周曉成 | 2019.6.5 |
20 | 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資源 | 沈夢培 | 2019.6.21 |
21 | 長寧6.0級地震發震構造討論 | 田勤儉 | 2019.6.27 |
22 | 1.美國加州2019年7月兩次大地震同震位移與震前位移速率 2. GPS觀測得的東日本9級巨震2016年7.2級強余震地殼形變 | 顧國華 | 2019.7.12 |
23 | 根在基層,堅守初心——調研新疆農村安居房工程有感 | 王書民 | 2019.11.1 |
24 | 密集地震臺陣觀測 | 石玉濤 | 2019.11.8 |
25 | 基于密集臺陣的背景噪聲聚束成像及噪聲源對面波方位各向異性的影響與校正 | 魯來玉 | 2019.11.14 |
26 | 煤從何來——參加“根在基層”青年干部調研實踐活動有感 | 孫鑫喆 | 2019.12.6 |
27 | Visiting MU----訪學經歷分享 | 洪順英 | 2020.11.27 |
NDSHA和COVID-19 | 張 琰 | ||
28 | 采用人工智能LSTM方法對中、短期地震預報進行探索——以川滇部分地區為例 | 李林芳 | 2021.1.8 |
29 | 中國大陸巖石圈公共速度模型構建: 進展和展望 | 張海江 | 2021.6.25 |
30 | 2021年5月22日青?,敹?/span>Ms7.4地震發震構造與地表破裂 | 李文巧 | 2021.8.20 |
31 | 分布式聲波傳感技術在深地探測中的應用 | 王寶善 | 2021.10.11 |
中短期地震預測方法應用與實踐 | 王 瓊 | ||
區域地面沉降模擬器云計算——數據戰略研究案例 | 宮輝力 | ||
32 | 東日本大地震后的日本災害社會學研究 | 伍國春 | 2022.1.11 |
33 | 四川威遠地區地震震源性質研究 | 儲日升 | 2022.4.28 |
34 | 頁巖水:被喚醒的水循環僵尸 | 黃天明 | 2022.5.26 |
中國活動構造體系特征與韌性城鄉建設 | 吳中海 | ||
35 | 華北克拉通中東部巖石圈結構及其各向異性 | 鄭 勇 | 2022.6.24 |
地球電離層的變化性及擾動-它們與低層大氣中劇烈擾動的相互作用 | 肖 佐 | ||
36 | 1.準確繪制科技論文中的地圖插圖 2.規避無意識的學術不端行為 | 肖 駿 | 2022.7.12 |
37 | 中國西部地區的三維形變與地震 | 武艷強 | 2022.7.27 |
38 | 電性結構探測和地震電阻率觀測實驗 | 朱 濤 | 2022.8.1 |
39 | 主動源全波形及被動源高分辨率成像在活斷層調查中的應用 | 李俊倫 | 2022.8.30 |
40 | 1.西藏的地熱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2.西藏地熱流體的地球化學特征 | 趙 平 | 2022.9.1 |
41 | 礫性土液化原理與判別方法 | 袁曉銘 | 2022.9.22 |
42 | 亞洲高山冰川質量平衡的衛星大地測量觀測研究 | 汪秋昱 | 2022.9.29 |
43 | 未來10年(2021-2030)我國地震觸發滑坡致災預測 | 許 沖 | 2022.10.19 |
44 | 單原子靈敏檢測用于探索古老的冰與水 | 盧征天 | 2022.10.26 |
汶川8.0級地震前電磁異常信息的時空分布特征 | 馬欽忠 | 2022.10.26 | |
45 | 基礎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項目申報過程分享 | 張永仙 | 2022.11.9 |
46 | 從背景噪聲中提取Love wave的問題和進展 | 楊英杰 | 2022.11.29 |
遙感圖像空間超分和光譜超分技術 | 孫衛東 | ||
4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經驗分享 | 李德文 | 2023.2.16 |
48 | 大地震震源區精細結構與凹凸體 | 裴順平 | 2023.4.4 |
水溫水位觀測技術與數據處理 | 何案華 | ||
49 | 地殼流變控制了大陸碰撞過程中板內變形 | 楊建峰 | 2023.5.15 |
50 | 斷層同震力學性質與動態弱化機制 | 姚 路 | 2023.5.24 |
51 | 實驗室地震機器學習預測研究與展望 | 高 科 | 2023.5.24 |
52 | 從內心的召喚出發開啟你的職業生涯之旅 | 粟 巖 | 2023.6.16 |
53 | 青藏高原隆升和南北向裂谷作用的深部動力學機制探討 | 鮑學偉 | 2023.6.27 |
54 | 電離層熱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 何建輝 | 2023.9.8 |
55 | 2021年瑪多7.4級和2022年門源6.9級地震烈度調查成果及認識 | 李智敏 | 2023.9.18 |
56 | 人工智能地震學的困境與機遇 | 張 捷 | 2023.9.25 |
57 | 2022年門源地震:一個“夭折”的大地震 | 徐杜遠 | 2023.10.23 |
鮮水河斷裂現今地殼絕對應力狀態三維數值模擬研究 | 李獻瑞 | ||
58 | 絕對重力觀測儀器發展現狀及展望 | 吳 瓊 | 2023.10.25 |
59 | 分子同位素技術及其地球化學應用 | 李忠平 | 2023.10.26 |
60 | 黑天鵝,灰犀牛,龍王: 當我們討論這些動物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么? | 吳忠良 | 2024.1.3 |
61 | 青藏高原東部大型斷裂帶的變形行為與力學機制 | 李海兵 | 2024.1.26 |
地面水平光釬DAS陣列的地震波響應與應用研究 | 羅彬 |